疫情防控是关键 科研服务不间断
发布时间:2020-04-01     作者: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一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全面展开。在全国上下持续有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全面防控工作的同时,西安科技大学也全面部署了相关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学校科技工作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的工作思路下,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理念,采用现场勘察、远程指导、专家咨询、网络办公等方式全面开展疫情期间科研及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安全学院马砺教授疫情期间先后为山东、内蒙、贵州等省所属6个矿的防灭火技术方面提供在线咨询指导,为矿井的安全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月16日,科研合作单位的采煤工作面由于停采时间较长,工作面一氧化碳气体大量涌出,严重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围绕工作面复产的难题,课题组通过视频会议、屏幕共享、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制定防灭火方案,结合我校研发的矿井火灾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研判煤层自燃情况与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并优化防火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在线咨询,该工作面已安全回采完毕。

我校科研项目合作单位一工作面因受到春节放假停产、节后疫情返工人员隔离的双重影响,井下采煤工作面架间CO气体持续升高,最大达到480ppm以上,瓦斯浓度持续升高,危险性持续增加。为探明气体异常原因,有效研判采空区自燃状态,必须要下井进行实地探查。2020年2月17日,我校安全学院刘文永经向所在学院及有关部门请示,矿方征得宝鸡市麟游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同意后,自驾车前往技术服务矿井,下井实地考察、整理节后该面气体数据后,与同矿方共同分析了气体异常原因、研判了现场煤自燃程度、制订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在现场勘察结束返校后,刘文永老师仍然依托微信等平台,继续为矿方及其他节后隐患矿井提供气体分析技术,进一步排除了安全隐患,为矿方复工复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受到了矿方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致好评。

3月4日,延安市志丹县一小区出现冻融病害,存在安全风险,威胁几百人的生命安全,在此疫情防控困难之际,建工学院叶万军教授作为该领域专家,受志丹县自然资源局的邀请,前往灾情现场做应急排危技术指导。工作中,叶教授在确保个人防护安全的同时,到灾情一线分析边坡规模、特征、稳定性及风险等级,现场给出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供当地政府决策。这充分体现了我校科研工作者铆足干劲,全力做好服务社会的精神面貌。

由马宏伟教授牵头负责的《煤矿智能掘进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是我校承担的首个大型智能装备联合攻关项目,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并没有打乱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近日,在当前疫情防控下,为保证项目正常推进,项目组创新工作新思路,开展服务新方法,克服了疫情期间的诸多困难,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通过在线质询和报价的方式,完成了煤矿智能掘进技术的三个模块招标工作,为项目按期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马宏伟教授身先士卒,不但构思和落实总体设计方案的每一个细节,还组织和协调国内最优秀的企业设计团队参与设计,进行在线讨论,为承担大型协同项目的攻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机械学院领导班子在坚守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积极为学院各科研团队和教师在疫情期间开展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分别给学院10个研究所(中心)配备了紫外线消毒等和各类消毒及防护用品,保障学院科研工作人员的个人身体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

董立红教授作为煤矿企业矿山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在疫情防控期间,亦没有停止现场的咨询和指导工作,她始终保持与现场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密切沟通交流,多次组织中心课题组、合作单位以及相应专家团队召开视频会议,完成了智能矿山建设标准框架顶层设计、区域协同应用平台建设、跨组织多业务设计数据协同研究等项目的实施。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近期煤矿复工复产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与技术与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完成了不同子系统可视化建模、远程运维平台搭建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其他科研工作者依托相关学科,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科学研究。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所负责人李红霞教授团队开展了《肺炎疫情社会心理调查》,对相关区域的疫情防控和民众心理做了调查。煤与瓦斯共采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的煤矿企业开展在线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视频会议、群语音等方式,与现场人员交流沟通,解决现场瓦斯超限实际问题,这为各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技处(研究院)严格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机关党委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科研服务工作,全面做好日常管理与科研服务工作,保障科研组织与服务到位,确保学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疫情情期间,科技处在雁塔校区图书馆114办公室值班,为师生正常办理科研工作相关手续。

值班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