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我校科技工作深入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十四五”开局起步的新形势,努力克服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围绕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项目申报管理、平台团队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创新驱动,打通成果培育转化的“正循环”。将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变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以创新性的成果产出形成切实的生产力。这是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模式的题中之意。作为扎根三秦大地的西安科技大学勇担使命,深入契入我省高质量发展的这一谋篇布局,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深度对接地方及行业需求,走在了创新驱动、成果转化的前列。继2021年我校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春种基金”完成17项投决1500万经费的丰收后。本年度第一季度伊始,我校再次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项,其中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2项,作为首席科学家获批7项,作为首席工程师获批1项。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协作为基础,以企业或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实现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单位的协同创新,精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技术需求,加速推进先进技术产出应用,这条成果培育转化的“正循环”成为学校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共识。
当前,学校正紧锣密鼓地启动第二批高校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征集。正如校长来兴平所说:“我们将提升学校创业就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水平,用科技之力、成果之实回应时代命题,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与陕西煤矿安全研究院、陕西能源化工碳中和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新疆“一带一路”能源研究院、“碳中和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众多创新基地一起,成为我校创新性、实用型、先进性科研成果的“孵化器”、“聚能环”与“转化剂”。
逆势增长,科研经费实现“开门红”。面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等不利因素影响,科技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科技保障服务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科研服务工作。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面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以“点对点”方式保障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与服务到位,确保学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第一季度,纵向科研项目获批立项83项,包括国家级6项(包括重点重大1项)、省部级项目71项,立项经费2315万元。其中,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项目资助经费1152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3项,资助经费合计480万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创造了我校纵向科研项目层次和经费同期历史新高。完成横向科研项目立项96项,合同额2486.2万元。一季度实现科研到款843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为学校全年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团队”,着力提升科研创新人才矩阵实力。科研平台是培育项目、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是项目产出和平台建设的主体力量。第一季度以来,学校紧扣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在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快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和筹建工作,瞄准西部富油煤资源,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对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岩土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各项工作。
作为科研创新的另一翼,科研团队在一季度也实现了新突破。“西部矿井瓦斯精准抽采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针对大项目组织大团队,持续推进智慧矿山智能矿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重大项目实施。这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和业绩充分彰显着我校科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底气和志气。
春雨如酥,百花竞妍。学校以一个季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科研向好发展。刚刚过去的西安科技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业已描画好了学校发展的路线图,锚定了科研工作的坐标系。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科研的春天,也是奋斗的春天。破题开局、科研迎春,我们将以百倍信心、跃然之姿去迎接新的任务,去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