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科技企业拔节生长,科技人才纷至沓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自全面启动以来,围绕“两链”融合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推进企业、双创载体与高等院校共建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活了科技创新的“一江春水”,为陕西科技高质量发展赋能。
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聚焦技术瓶颈,进行研发、攻关、创新等,实现“出成果”和“用成果”有机统一,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两链”融合互动,融通发展。
如果用一种方式表达对秦创原创新平台的助力,那么西安科技大学近期最新的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说明。截止目前学校26项成果申请了春种基金,申请金额2150万元,其中17项已经完成投决,资金1500万元,在“秦创原”开办科技企业13家,完成出资5家。春种基金是政府扶持性基金,作为“秦创原”的“金融先行军”全部投资于省内高校师生落户在创新港内的技术创新链前端环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在获得春种基金的这些项目中,除了西安科技大学自身的强项煤炭安全生产领域的科研成果外,也有一些新材料的科研项目。西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陈福欣研究的无激素臭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系列抑制菌制剂项目,提供了一种医用臭氧化油的制备方法以及基于NMR技术快速定量臭氧化油组分的系统。据介绍,医用臭氧化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用抗生素的大面积使用,当臭氧被使用来治疗时,有着与抗生素或抗菌素完全不同的机制。但是由于臭氧是气体,而且臭氧本身和臭氧水溶液的不稳定特性,所以臭氧的运输不便和保存困难。无激素臭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系列抑制菌制剂项目为臭氧化油及其复方制剂的医用提供了新思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唯有创新驱动,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西安科技大学发挥行业特色和优势,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发起成立了“西部煤炭科技创新创业雁塔联盟”、“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了“煤炭科技创新基地”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延长矿业-西科大煤炭科技研究平台”,在榆林市设立了“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形成了成果转移转化的桥头堡,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与质量快速提升。截止10月,已公示专利转移转化57项、137.9万元,其中已签订合同40项、111.7万元。
这仅仅是助力秦创原的一个缩影,当创新力量与产业力量不断聚集、融合,作为科研教育大省的陕西,其最重要的优势也将在经济社会中被充分的展现出来,两链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将日渐凸显。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截至今年8月,陕西已有64个“四主体一联合”研发平台挂牌运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9.2亿元,校企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4587份,转移技术成果2500多项,联合培养科技人员1400余人。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带动下,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67家、同比增长70.86%;各类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1.71万家、同比增长61.97%,实现净利润685.14亿元、同比增长22.75%。